A股艰难时刻尚未过去,资金斗法白热化!

时间:2025-04-05 07:39:53来源:新闻实时网 作者:千寻

没想到3400点的位置还没坐热,就被拉下了马,那么行情真的就这么结束了?本篇将从三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。一,牛市结束了?从周二的高开低走,再到周五跌破3400点,行情一落千丈,那是不是意味着行情结束了呢?前段时间圈内流行「牛市三段论」,这类实证研究我一直都很有兴趣,虽然历史未必照进现实,但有助于我们的思考,从报告来看,从1999年以来的牛市行情,基本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快涨-博弈-走牛。快涨阶段通常源于正策利好。由于增量资金迅速流入,推升行情,通俗地说就是,涨得越多,就会吸引越多资金来买。不过,快涨阶段大多发生在正策利好的初期,实际的效果很难合理定价,往往会炒作过头。随着市场进入博弈阶段,情绪也会趋于理性,行情缩量回调。博弈阶段后期,市场进入“且走且看”的模式,通常都是期待更多增量正策落地,或者等待正策效果的验证信号。当增量信息出现后,行情进入第三阶段。这时可能发生两种情况,如果增量正策超预期,或者基本面预期得以验证,牛市就会迎来强势的延续。但如果正策效果不明显,或者基本面仍然趋弱,难以支撑行情走强,牛市就基本结束了。二,还不是悲观的时候所以,我们可以对照看下:毫无疑问,本轮牛市行情始于9月底。9月以来,多项正策持续超预期, A股市场强势回升,短短几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从2689点拉升到3674点,是一个典型的「快涨」行情。而A股在10月8日高开回落,已经标志着市场离开了快涨阶段,转入博弈阶段。大家会觉得奇怪,最近正策不是一个接着一个,应该是第三阶段,正策不及预期。但不忘记目前所有的正策都还没有得到验证,起码数据上我们看到的也只有PMI略有回升,而最关键的是正策没有停,所以正策的效果还可以继续期待。从市场表现来看,也是如此,我在上一篇文章就说了,正策有远期和即期效应的区分。大盘股反映即期,而小盘股反映预期,所以大家看小盘股的典型指数中证2000持续上涨。正因为中证2000持续表现,说明市场还是处于预期阶段,如果预期没了,那就剩下对现实的评判,那时候再来说行情如何也不迟。三,当下做什么?既然是博弈阶段,站在微观的角度,既然预期还在,那眼下就是收集筹码和被收集筹码的博弈,显然收集筹码的是机构大资金,而被收集的只能是散户,有人说既然行情好,那我就不跑,但这也不行,因为接下来的行情一定是分化的,必然有些地方是正策效果很好,有些不是,要都好那是很难得。所以,你要看看自己的股票目前是不是处于被收集的状态,至于怎么判断,其实就是跌下来有机构接盘,这也是机构一贯使用的办法。相反有些股票肯恩没跌,但那并不意味着有机构强势介入,反而有可能是大资金已经跑了,比如下面两只股票:大家看下面两只股票:从走势来看,一个连续调整最后却以大阳线收尾,一个大阳线开局,最后却连续下跌。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大的区别呢?其实不难想象,本质上就是资金的选择不同!但是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,看不到机构的行为,结果就导致自己的判断失误!其实,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。简单说就是:先把所有的「交易行为」数据先保存下来,经过长期的积累后,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,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「交易行为」特征了,大家看下面的数据。和前面走势图相比,这张图增加了橙色柱体,叫: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独家提供。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反映机构资金交易行为。叠加了机构资金的行为,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:左侧的股票震荡过程中有下跌,可机构资金积极参与,所以是假摔,是虚跌;右侧的股票震荡过程中有上涨,可机构资金早已放弃,所以是碰瓷,是空涨;看到这一幕,就不会对股价为何有这么大的表现差异觉得奇怪了!PS:关于「机构库存」数据的原理,我会在文末和大家分享。三,重要提示很明显,伴随着降息周期的展开,市场风格必然会有一次大的改变,但是具体如何改,关键还是看机构大资金的选择,但是市面上很少有对机构资金进行全局性观察的,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里面有机构资金参与,同时还是很积极地吗?看下图:从图中可以看出,虽然市场大跌,但是却有近1000家个股的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进入到两周以上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,意味着机构资金的态度更加积极,当然这是部分个股的,这点其实已足够说明问题了。PS: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,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再补充一点:一只股票,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,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?一只股票,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,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?所以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。真相很残酷,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。本篇就聊到这里,关注老概,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。声明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热点内容